)
来源:文汇网
段晴老师是国际著名的历史语言学家,2022年3月26日不幸因病逝世。她生前曾有心在“凤凰枝文丛”出一部随笔集,惜未能如愿。在其亲友与学生的努力下,这部随笔集《莲塘月色》最终编定,于2023年5月正式出版。全书分“师友杂记”“四海壮游”“学林探胜”“岁月随笔”四编,既涵盖了段老师在于阗语研究、印度学研究、佛典研究、丝路文献研究等学术领域的代表性文章,也有她在生活中的许多感触与思考。
(相关资料图)
段老师学问最基本的特征,可以用她在书中多次强调的四个字来概括——实实在在。她在研究生时就偏爱学习语言,因为感到语言是实实在在的。最使她自豪的是博士论文,因为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:“本文的贡献仅仅在于重新确定了三个于阗语的词汇,即:1. p?ra-虫,蚕。(一根)发;(一根)丝。3. birā-羁绊,束缚;茧。”她说,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是从事科学研究,因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,你下多少功夫,它对你就有多少回报,科学永远不负忠实于它的人,因此,她爱科学。
她的学术生命中融入了她个人的性格特征,显得朝气蓬勃、昂扬奋发。当面对文书上不认识的文字时,她一点也不发怵,想的是:“说白了,不就是字母吗?不就是寻找它自身的语法规律吗?”让读者看了也觉得心潮澎湃。
段老师的学术追求带给人的感动,翻开她以往的论著,也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。《莲塘月色》更为特别的一点在于,它收录了段老师博客中的随感文字,因而让我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这位学者。凡是与段老师有过接触的人,最先感受到的一定是她散发出的无限热情——无论是对生活,还是对他人。她爱好广泛,喜欢游泳、跳舞、拉手风琴,也喜欢时装。当在车上听导游介绍伊朗著名的五种波斯地毯时,她会像小学生一样掏出本子认真记录。原来她蝶泳只能游十几米,逐渐地可以完成200米,未来还计划完成400米,这样的劲头让年轻人看了也自愧不如。她也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别人。
段老师在书中不止一次描绘她最爱的画面:“篝火升起来了,我高兴地跳着维吾尔族舞蹈。这样的夜晚,是最欢乐的时候。”整个画面洋溢着温暖、热情和欢快。这正是段老师最令人注目的性格特征——外向地散发出无限精神的一面。然而段老师还有另一面,不妨看看书中她对另外三个画面的描写。第一段写莱茵河:
河对岸,是高高低低的山。虽已是深秋,山色依然青青。山坡上,稀稀落落地散布着一簇簇小房子。高大的哥特式教堂宛如鹤立鸡群。忽然,从那儿飘来阵阵钟声,打破这无边的寂静。
第二段写泰国冬日阳光下的大城河岸:
坐下,看着绿色的河水,望着对岸清幽整齐的屋舍、园林,感受着暖暖的阳光,此时便不想离开。不多时,便有一艘艘船载着或多或少的游客靠岸。看着船夫们将一个个游客搀扶下船。
第三段写阿萨古城下的自然村:
农家院周围种着苹果树、沙果树,还有杏树、核桃树。秋天是苹果的季节,枯黄的树叶、红色的果实。走进村子,一位上了年纪的维吾尔妇人抓了一把杏仁送到我们手上。
这三个画面都在一片宁静祥和中透出些许烟火气息。我们也由此发现,段老师不仅感情充沛饱满,而且特别细腻,能够捕捉到生活中平常瞬间带来的感动。她说自己属于直觉很强的人,而人的感觉很奇怪,最深刻的印象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之间。这些精美细腻的笔触,与她的学术文字一样,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
作者:张永堃
编辑:陈韶旭
责任编辑:李纯一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