)
来源:青春厦大
编者按:
“ 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近年来,厦门大学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、跟党走,勇挑重担、冲锋在前,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,融入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的进程之中,展现出了新时代厦大青年的好样子。
(相关资料图)
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开设“奔涌吧后浪”专栏,旨在反映新时代厦大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,树立一批“看得见、学得上”的青春榜样。敬请关注!
漆苏平,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/海外教育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在读研究生。本科期间自愿参军入伍,后考研至厦门大学。曾作为教师志愿者赴泰任教,研究生期间参加西部计划,现服务于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。
“最美的青春年华
一定要与家国梦想同频共振。”这是她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
对生命热忱,对生活乐观
带着这种积极的心态
漆苏平勇于挑战、敢于探索、不断拓荒
丰富自己人生阅历的同时
也将青春之花绽放在
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
1
戎装点缀青春
“勇于尝试,才能知道自己身上的潜力;敢于冒险,才能知道自己心之所向。”
本科期间,漆苏平的经历便不比寻常。
“我从小就崇拜军人。上大学后亲眼目睹国防生的飒爽英姿,我感到心潮澎湃,还有些羡慕。”大三那年,漆苏平坚定勇敢地报名参军入伍!在通过层层选拔后,她如愿成为自己一直仰慕的人——“人民的守护者”。
刚进部队的时候,漆苏平难以适应从大学生到军人的身份转变,偶尔训练之余她还会有点恍惚,好像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当兵的梦。
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,漆苏平毫不懈怠!一次又一次的纠正、一回又一回的批评、一遍又一遍的苦练中,她终于掌握了被千磨万磨才叠出的“豆腐块”、养成了高度遵纪的作风、克服了实弹射击时枪把的后坐力……而那大汗淋漓的负重三公里、夜雨前行的野外拉练、上机台被班长“骂得狗血淋头”、老兵退伍时营区里久久回荡的驼铃声等一帧帧瞬间,也永远定格在她的脑海中,成为她难以忘怀的军旅生涯。
“让我感触很深的是部队里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。”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认为不算什么的“错误”,在部队也会被严格纠正,而且常常是“一人犯错,全班受罚”。起初漆苏平感到费解,后来她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, “ 因为我们是一支‘ 听党指挥、能打胜仗、作风优良 ’的队伍,在纪律方面必须高标准严要求,也必须要树立集体观念。”
她说:“这两年的经历已经刻在了我的骨子里,融入了我的血脉。”
2
异国润泽桃李
“我在工作中感受到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,也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。”
被泰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所吸引,漆苏平选择了去泰国教授汉语、传播中华文化。
遇到文化与国情差异、教授对象年龄跨度大以及汉语基础薄弱、语言障碍等方面的困难,漆苏平终于体会到在异国向外国人教授汉语的不易。但在迎难而上的过程中,漆苏平也不断自我成长和蜕变。
有一次学校举办大型活动,校方要求中国的志愿者准备节目。此时离演出只剩一个星期的时间,而这件事由经验不足的漆苏平全权负责,这着实让她措手不及。
人员组织、节目内容、节目练习、装扮场地等筹备工作都让她有点“头大”,存在的语言障碍更是让事情“雪上加霜”。
但漆苏平知道自己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,她很快镇定下来,一件一件地安排事项和人员分工。尽管一路磕磕绊绊,但最后节目呈现的效果良好,这让她很有成就感。
国外教学经历让她感到新鲜刺激,学校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她沉浸其中;孩子们学习汉语时的喜悦与对知识的渴望更让她难忘,这让她的教学充满动力。
更重要的是,漆苏平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,遇到了一群可爱的泰国同事。在泰国,志愿者朋友跟她交流、谈心;泰国同事担心她难以适应异国生活,常常在周末带她去当地的名胜古迹和夜市参观、游玩以及品尝美食。他们让漆苏平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,也给她留下难忘的回忆。
对外汉语教师们开设的课程不仅限于汉语,还会涉及剪纸、功夫、书法、中国历史等方面。这让漆苏平认识到,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,有责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,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。
这样非凡的体验和经历,让漆苏平对语言、教育、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更鼓励了她打开心扉去拥抱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。
3
西部慷慨放歌
“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。”
或许是布达拉宫前灿烂的阳光,或许是纳木错、羊卓雍错绝美的风景,或许是拉萨街头巷尾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的花火,或许是工作时同事们亲切又热情的问候,或许是为当地群众办了实事后收获到的真心实意的感谢,又或许只是自己想再留一留看一看的心声。
为什么连续两年参加西部计划?这是漆苏平给出的答案。
在担任西部计划志愿者过程中,漆苏平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加班时间长。
她被分到了一个很忙的处室,几乎每天都要加班,而且常到深夜十一二点,周末两天有时也难以休息。“与部里其他志愿者相比,我简直成了加班狂人”,漆苏平笑谈道。这让初来乍到的她感觉到巨大的压力。
既然改变不了环境,那就改变自己。当漆苏平意识到自己状态“不在线”后,她积极地进行调整:向同事看齐,看到他们坚守在工作量更大、工作更辛苦的岗位上任劳任怨,自己也鼓足干劲;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好,给自己“找点乐子”,逛逛布达拉宫、品尝美食、养养花、听音乐、跟朋友谈心等,让自己享受闪闪发光的生活,自然也分担了工作上的疲惫。
漆苏平告诉自己“年轻人就应该在学习的时候学习,吃苦的时候吃苦”,她在这种积极心态的指引下勇敢地接受考验和磨砺,适应环境也提升本领。
“积极乐观的心态给我带来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,也让我体验到生活中的美好”,漆苏平如是说。
参加西部计划的经历对漆苏平而言意义非凡。
在这段志愿者时光里,她不仅领略到了西藏大好的湖光山色,也感受到了当地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。同时,通过接触不同的工作业务,她学到了新的技能,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。
更难得的是,漆苏平认识了一大批积极投身西藏发展的人们,“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长期奉献西藏,大部分人还与家人两地分居,他们的坚守让我叹服,也让我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”。因为自己就在服务西藏的岗位上,所以她对诸如卓嘎、央宗姐妹“家是玉麦,国是中国”这般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祖国边陲的先进人物更生敬佩之情,也深感为守卫祖国边疆而牺牲的勇敢战士之伟大无私。
因此,漆苏平希望能向他们一样不断拓宽人生的广度,在忠于祖国、奉献自我、服务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漆苏平始终认为,所谓“诗与远方”应是“行在路上”。所以,她顺从心之所向,到向往的西藏去追寻多彩的生活,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去边远艰苦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和热,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。
谈及对未来的期许,漆苏平感慨有时也会有“年龄焦虑”,但她说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差,不需要跟别人比什么,要按自己的节奏走好自己的路,行在路上,行在心上,行在点滴。”
在她看来,人生具有无限可能。“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,掌握人生的主动性,保持勇于探索、敢于尝试的劲头,用热情和乐观去拥抱生活,想去做的就去做,不计得失,享受过程。”
在福建当兵、在泰国教书、在西藏服务
漆苏平珍视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
而正是这一段段宝贵的“财富”
共同构成了漆苏平的人生轨迹
她真正做到了
“学习并不拘泥于书本,
向生活学,向经历学,向点点滴滴学”
漆苏平的青春
在梦想中坚守
在拼搏中多彩
在奉献中升华
在青春韶华时
听从内心
挑战未知
奉献自我
这是“后浪”的模样
更是厦大青年的榜样!
标签: